25年前,7-ELEVEN一口氣在深圳開出5家門店,開始了外資 便利店 在中國的探索;四年后的1996年,在上海長寧區(qū)古北路,羅森在中國的第一家店開業(yè);2003年,第一家全家FamilyMart 便利店 落戶上海,截至目前開店已超過2000家。
昨日(2017年8月7日),南京迎來了這座城市的第一家外資 便利店 ,羅森則完成了在江浙滬的最后一塊布局。
中商集團與上海羅森便利有限公司在南京簽署合作協(xié)議——中商集團正式成為 便利店 巨頭羅森在南京區(qū)域的唯一合作伙伴。合同簽署后,中商集團成為羅森在南京區(qū)域指定的唯一被許可人,計劃在8月28日率先開出首批5家羅森 便利店 ,未來3-5年時間在南京地區(qū)開出不少于300家門店。
在一線城市已經培養(yǎng)起 便利店 消費習慣的今天,連鎖 便利店 逐步向省會城市及廣大二三四線城市滲透。2010年7-ELEVEN入駐成都吹響了外資 便利店 圈地的號角,受地域牽絆不深的外資 便利店 開始在全國各地開花。一片盛景之下,南京似乎保留了老金陵那不緊不慢的調調,一不小心就落在了后頭。在蘇南地區(qū)已經遍布外資 便利店 的情況下,南京如今才迎來自己的首次外資 便利店 進駐。
商務部在今年年中中統(tǒng)計并發(fā)布的《2016中國城市 便利店 發(fā)展指數》顯示,在全部36個樣本城市中,南京市 便利店 發(fā)展總排名為16位; 便利店 增速較其他城市較緩,僅為2%; 便利店 的飽和度排名第16,即每8005人擁有一家 便利店 ;24小時 便利店 的占比為30%。
南京總面積659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27萬,按照每2000-2500人一家 便利店 的國際平均值測算,南京可以容納2000-2500家 便利店 。而目前,同類 便利店 的市場保有率只有約25-30%,提升空間和市場容量巨大。
在南京,當地沒有外資連鎖 便利店 已經成為了一個黑色幽默,年輕白領已經習慣了和蘇果相依為命的日子,當地的美食或生活類新媒體也會隔一段時間發(fā)一篇諸如“南京與上海之間,差了500個高逼格 便利店 ”之類的文章自黑一波。南京的兄弟城市杭州在今年6月引入7-ELEVEN,完成了三大外資 便利店 的全落地,而其首次擁有外資 便利店 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南京為何知道今天才有第一家外資 便利店 成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
上海羅森便利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張晟曾表示,當人均GDP達到三千美元時 便利店 就可以生存,人均GDP達到一萬美元時便適合供應鮮食的 便利店 生存。2016年,南京的人均GDP將近2萬美元,遠遠超過了這一數字。
對于主打鮮食商品的外資 便利店 來說,物流距離必須控制在一定范圍內。華東地區(qū)的 便利店 通常以上海為中心,南京到上海直線距離約270千米,超過了鮮食運輸2小時車程的范圍。2014年,羅森將店開到了距上海約220千米的鎮(zhèn)江──鎮(zhèn)江在當時被認為已經是羅森配送的極限,“再遠就送不過去了”。
如今,這一點也不再是問題。羅森曾在經營過程中發(fā)現,上海外環(huán)郊區(qū)及上海周邊城市的消費特征跟城區(qū)差異明顯:在市區(qū)熱賣的盒飯在郊區(qū)往往會受冷落,很多外資 便利店 在郊外都遇到了同樣的問題。為解決這個問題,羅森從去年2014年起就開始強化面包和甜點品類,推出了“烘焙羅森”的新創(chuàng)意,將面包品質向專業(yè)面包店看齊。短短一個月內對自有面包的制作、口感、外包裝進行大的調整,且不受2小時鮮食配送限制。而在上?;刂?,羅森正在江蘇省江陰市籌備新的配送中心和米飯、壽司等鮮食工廠,未來將覆蓋南京地區(qū)的門店供應。
根據2015年的一個統(tǒng)計,截至該年南京 便利店 總面積約589平方千米,共 有467家 便利店 。其中蘇果 便利店 205家,易捷 便利店 25家,另有237家其他品牌的店鋪。這237家店鋪雖然貼著“ 便利店 ”的標簽,但大多數并非成熟的 便利店 ,只是小型的社區(qū)超市或雜貨鋪。這些 便利店 大致都分布在以繞城高速為界限以內的矩形區(qū)域內。
蘇果超市成立于1996年,其前身是江蘇省果品食雜總公司下屬的果品科,是南京的老牌超市。華潤集團早在2004年就通過收購獲得了蘇果超市85%的股權,完成了絕對控股。蘇果超市在南京地區(qū)耕耘多年,基礎深厚。1999年,蘇果在南京三牌樓大街開了自己的第一家 便利店 ,如今已經在南京本地布局了超過500家 便利店 門店,第三代 便利店 產品“好的”已經相當成熟,占領了地鐵站、社區(qū)和主干道等優(yōu)勢地段。事實上,截至2016年,蘇果超市在全國的 便利店 門店數量要多于羅森。
蘇果曾經分析過外資 便利店 進不來的原因:“可能他們想進來的時候蘇果的門店已經很多了”,因此很難大面積布局網點。 “ 便利店 網點一定要多,不然的話單店成本就很高”。據報道,2011年,來自臺灣的旺仔 便利店 曾試圖進入南京市場,但經營狀況并不理想,僅僅28家店的布局無法支撐高成本的投入。2013年10月,旺仔 便利店 宣布全面退出南京市場。
本地競爭對手的存在并不完全是一件壞事——它們可以幫助培養(yǎng)這座城市的 便利店 消費習慣。
新一線城市研究所的一篇文章透露,羅森將 便利店 的經營分為“前輪”和“后輪”兩部分。“前輪”指開拓客戶,“后輪”指產品研發(fā)和門店管理。他認為,本土品牌在客戶開拓方面比外資 便利店 有優(yōu)勢,“可能內資產業(yè)更適合做前輪,外資企業(yè)更適合做后輪”。
“本土 便利店 可以更好地把握當地消費者的消費喜好,以更有效的方式開拓客戶。例如,蘇果會針對南京人的口味作出調整,供應南京人愛吃的三丁包、梅干菜包等。此外,蘇果從大賣場延伸到 便利店 ,近二十年的時間里在南京已經有一定的品牌效應。”
而這次,羅森找到的前輪操盤者是中商集團。
筆者曾參加中商集團的新零售發(fā)布會,中央商場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zhí)行官吳曉國在會上表示 便利店 業(yè)務是中央商場云中央今年著手推進的兩項業(yè)務之一。其業(yè)務未來會考慮融合,即 便利店 +互聯(lián)網的形式開展新零售業(yè)務,打造服務到家的閃送業(yè)務,形成“大商場與小 便利店 ”的互補經營模式。當時筆者私下已獲知了中商集團和羅森即將展開合作。
此次,中商集團成為上海羅森在南京區(qū)域指定的唯一“大加盟商”,是中商集團將經營方向鎖定在商業(yè)新內容運營+線上下渠道協(xié)同作業(yè)上,繼樂友孕嬰童項目后,中商”新零售”戰(zhàn)略的又一個落地項目。對于中商集團來說,益處有四:一是可以實現優(yōu)勢互補,迅速搶占南京 便利店 市場“制高點”;二是通過 便利店 多點布局,對中央商場已有的大型百貨商場形成有益補充,鎖定和輸送優(yōu)質客戶資源,提升中商整體業(yè)績;三是滿足了中商集團貼近終端消費者、貼近市場,傾聽消費者內心呼聲的訴求;四是能利用互聯(lián)網與周邊消費者形成互動,有利于推進移動互聯(lián)網戰(zhàn)略,形成線上線下“新零售”格局。
對于南京市民來說,外資 便利店 不再是黑色幽默;對于蘇果來說, 便利店 也不再是一種寂寞。
樂發(fā)網超市批發(fā)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fā),日用百貨批發(fā)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fā)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fā)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fā)市場行業(yè)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知乎、淘寶平臺規(guī)則
本文來源: 南京有了第一家外資便利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