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物流”,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近年來,各類O2O創(chuàng)業(yè)項目攻城略地,物流行業(yè)也不例外。同城配送服務,隨著用戶對“最后一公里”的要求越來越高,成為創(chuàng)業(yè)者和投資者眼中的“香餑餑”。
2014年6月,主打餐飲外賣、生鮮電商同城配送的趣活美食送獲得軟銀中國數千萬美元的B輪投資;同年11月,同城小件配送眾包平臺人人快遞的A輪融資金額達到1500萬美元。此外,主打同城貨運配送的神盾快運、藍犀牛、云鳥配送也分別在2014年底和今年年初宣布獲得千萬級別的融資金額。據不完全統(tǒng)計,2014年下半年至今,國內公開獲得千萬人民幣級別以上融資的同城配送
項目就有9個。
在進入這個領域之前,何曉東和其團隊就對用戶進行細分。企業(yè)用戶是同城配送的高頻用車單位,于是他們搭建平臺,瞄準B端用戶。具體應用場景是:企業(yè)用戶將配送需求投放至云鳥平臺,平臺上的配送車輛/車隊根據任務需求報價,接著由企業(yè)用戶選擇,當車輛在線下完成了指定配送任務后,雙方交易結束。
該項目正式啟動于2014年11月,上線僅一個月就獲得由經緯中國、金沙江創(chuàng)投和盛大資本聯合投資的1000萬美元A輪融資。而金沙江和經緯中國曾分別是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的投資方。
瞄準“高帥富”企業(yè)用戶
同城快遞和貨運市場正在互聯網的改造下呈現出廣闊的發(fā)展空間。這在云鳥配送COO何曉東看來是必然趨勢。他認為,如果把用戶需求分為“甜點需求”和“痛點需求”的話,那同城配送無疑是后者。它和媒體廣告這類錦上添花型的“甜點服務”不同,解決的是用戶的剛性需求。
長期以來,傳統(tǒng)物流配送市場魚龍混雜,絕大部分服務商都是小微企業(yè)。在市場調研階段,何曉東就發(fā)現,在北京,一個擁有100多輛車的物流公司就可以自詡是北京排名前十的物流服務商。而全北京有上萬家物流企業(yè),可見其他物流公司的規(guī)模有多小,行業(yè)內部情況有多龐雜。
此外,不同物流公司收費不一、司機素質參差不齊,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用戶體驗。作為物流服務的末端,同城配送對配送效率和服務質量要求更高。但在市場環(huán)境如此混雜的情況下,配送一旦出現問題,用戶往往投訴無門,或是陷入相互扯皮推諉的境地。
基于以上問題,何曉東團隊決定借助互聯網,推出一個新型服務平臺。通過把同城配送的各類服務和價格透明化、規(guī)范化,為企業(yè)用戶篩選優(yōu)質的承運司機,同時也為司機獲取更多線上訂單。
最開始時,為了打開市場,云鳥配送主要從“小B”用戶切入提供服務,但發(fā)展至今,小B用戶的比例只占到云鳥用戶總數的30%。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云鳥真正瞄準的是中高端企業(yè)用戶,“未來小B用戶的比例還將持續(xù)下降”。
在何曉東看來,優(yōu)質的“小B”用戶未來必然是朝著中大型企業(yè)發(fā)展的,中高端用戶群體將不斷擴大。而目前市場上很多這類用戶其實都是價格敏感型用戶,他們在尋求配送服務時,往往只看價格,不看品質。“如果我們專注服務這個類型的用戶,那我們可能慢慢也會變得沒有前途”。
為提高中高端用戶滿意度,他們還成立了一個“增值服務部”,專門開發(fā)配送運貨服務之外的其他產品。目前,這個服務部門可以提供包括SOP品質管控、司機崗前培訓、跟車指導、線路規(guī)劃、遠程監(jiān)控在內的多類服務。“未來,汽車金融也將成為這個增值服務部門的主打產品。”
招標玩法“刺激”司機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云鳥平臺獨創(chuàng)的“競價招標”機制,即當企業(yè)發(fā)布需求時,平臺上的司機會在其客戶端上同步收到一個“標書”,司機可以根據標書上的需求細節(jié)進行報價。同時,平臺會對司機過往履歷和用戶評價進行展示,企業(yè)則可以根據報價和司機以及車輛的相關信息進行綜合選擇。確定之后,平臺會生成派車單,對應的客戶經理再根據派車單通知司機,跟進其完成配送任務。任務結束之后,企業(yè)再根據司機配送效率和服務態(tài)度進行打分,分數高的司機在后期會更占優(yōu)勢,而表現長期較差的司機
則有可能被平臺清退。
目前,云鳥平臺上已經進駐的車輛超過5000臺,其中包括金杯車、小面包車、自帶廂貨車等多種車型,配送點集中在北京和上海。截至4月中旬,云鳥平臺上每天的訂單數已達到5000單。
何曉東表示,招投標的模式是云鳥的核心競爭力,圍繞這樣的模式,可以有效改變物流配送行業(y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用戶可以選擇的運力資源和數量更加廣泛,也幫助用戶降低了配送成本。有數據顯示,平均可降低20%。
云鳥平臺上的司機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社會閑散車輛,二是中小型車隊,兩者各占一半。表面來看,前期入駐不設置太高門檻,但篩選和淘汰機制卻很嚴格。
“司機這個群體的文化素質并不高,要指望他們自發(fā)積極地提供優(yōu)質服務并不容易。”因此,云鳥平臺賦予用戶為司機打分的權利,在一定程度上不僅可以倒逼司機保證基本服務質量,也是希望給司機營造一種創(chuàng)業(yè)的感覺。
在傳統(tǒng)模式下,司機往往服務于物流公司,訂單由公司分配,傭金和公司分成,收入十分有限。以北京地區(qū)為例,一個面包車司機每月收入一般在5000元左右。在平臺上,訂單由司機自己爭取,完成情況由用戶打分,平臺也不參與抽傭,司機每月收入可以翻一倍。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給自己干活”。
“在這里,做得好就是給自己做老板,做不好我會把你淘汰出去。當平臺成為司機創(chuàng)業(yè)的地方時,這個群體已經不需要我們管了,他會自己管好自己。”何曉東說。
不是誰都適合“標準化”
談及未來是否自建車隊,保障服務標準化時,何曉東明確表示,云鳥配送只做平臺,不會考慮自建車隊。
“并不是所有產品或服務都適合標準化,同城配送更是如此。”云鳥的同城配送主要針對企業(yè)用戶,很多時候司機不僅要運貨,還需要幫助用戶解決各類周邊難題,如核算貨物、卸貨、送貨上樓、代收貨款等,比C端用戶需求更加復雜多樣。在服務考核方面,企業(yè)用戶不僅會看車輛運輸公里數,還要看司機的配送時間、服務態(tài)度、可提供哪些額外服務等,這些因素都決定了平臺服務“很難標準化”,更沒有必要一定要標準化。
然而,如果長期依賴社會閑散車輛和中小型車隊提供服務的話,未來是否會和Uber、滴滴打車等打車應用
一樣,遭遇“黑車運營”的控訴呢?
何曉東也曾有過類似的顧慮,在一次活動上,他還特地和俞敏洪交流過這一問題。俞敏洪的回答讓他松了一口氣——政策是隨著社會的進步改變的,只要你好好做,當市場接受你的時候,政策會為你而改變。
因此,云鳥配送的當務之急,是在政策允許的情況下快速占領市場。2015年,他們的目標是在全國范圍內占領至少20個大中城市。在最近的兩到三年內,平臺創(chuàng)始人及其投資人都不會考慮項目盈利問題,但未來則有可能通過抽傭或汽車金融等增值服務實現盈利。
目前,對于何曉東來說,最大的困難在于創(chuàng)始團隊對整個行業(yè)和項目的認知需要提升。何曉東坦言,團隊中很多人原本并不是從事物流行業(yè),對行業(yè)的認知還不深刻。而目前云鳥配送的發(fā)展速度極快,又是國內第一個以招投標模式提供服務的,因此對團隊的要求會更高。只有不斷加深對這個行業(yè)和大環(huán)境的認識,才可以盡量避免在未來的發(fā)展中走偏犯錯。

樂發(fā)網超市批發(fā)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fā),日用百貨批發(fā)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fā)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fā)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fā)市場行業(yè)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知乎、淘寶平臺規(guī)則
本文來源: 云鳥配送:物流也能玩招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