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賣家都希望自己店鋪的流量越多越好,于是都想方設法要來引流,今天,就跟大家介紹一種另類的搜索法,也能有效的提升流量哦。
作為賣家來說,想要通過搜索讓流量更加有效,首先就要找到消費者與自己的有效觸點,通過全店爆品的策略來達到UV價值的最大化。
找到品牌和商品觸點:
從商家角度,搜索觸點類型只有兩個:品牌和商品
首先,來看品牌觸點,最早的搜索完全是商品導向的,后來平臺發(fā)展品牌戰(zhàn)略,用明星店鋪和Minni Site 培養(yǎng)消費者搜索品牌的習慣,作為引流來說,品牌觸點目前能夠做的就幾件事:1、花錢把直通車的明星店鋪買到滿額(如果市場費用充足又在品牌推廣提升期的話);2、將所有品牌商標注冊時涉及并擁有的品牌詞加到平臺的品牌庫,保證天貓Mini Site的品牌搜索吧截流(這個需要向平臺相關部門申請);3、寶貝標題重點強調品牌詞;最后,培養(yǎng)消費者利用品牌搜索的方式回購(但是要考慮品牌名的易記性)。
New Balance 旗艦店為了達到讓消費者更快記住品牌并吸引回頭,在不斷測試和調研后,決定用“NB”( New Balance的簡稱)進行品牌教育,并且在店鋪、資源入口、搜索入口、微博、微淘等不斷強化搜索“NB”字母快速找到旗艦店以及商品的路徑,甚至有意在官網(wǎng)、社會化媒體上去制造一些幫助記憶“NB”的話題,如下圖
在經(jīng)過了一段時間的效果監(jiān)控,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效果,消費者也逐漸養(yǎng)成了方便易記的“NB”搜索詞快速進入旗艦店或者找到商品,從指數(shù)上來看,“NB”搜索詞至少增長了5倍以上(整個品牌的增長率大概是2~3倍,如圖2)。目前“NB”搜索詞的搜索量成為了店鋪第三大搜索流量來源,并且流量轉化也很好,所以,作為品牌搜索的消費者接觸點,目的很明確——讓消費者離品牌更接近。
下面,重點來看下搜索上的商品觸點,商品觸點是讓搜索流量水到渠成的核心,不受店鋪類型限制。
商品觸點研究的出發(fā)點是從貨品策略開啟的,首先,必須是從商品角度制定店鋪的銷售策略,這是店鋪運營的重中之重,也是影響搜索流量的根本,所謂策略就是根據(jù)我有什么、賣什么、如何賣的問題展開的貨品組織,包括商品如何歸類,每類商品在平臺的優(yōu)劣勢,劣勢商品如何推動成優(yōu)勢商品等,這里還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比如庫存、品牌優(yōu)勢、競品、季節(jié)、折扣等。
在確定好商品的銷售策略之后,綜合銷量、庫存、價格帶、品類、折扣等各類因素將商品歸成幾個梯隊(一般情況下建議3~4梯即可),從銷售角度來講,一般將T1定義為熱賣、當季完全不滯銷(當季銷售主產(chǎn)量區(qū));T2定義為正常銷售或者可能會稍有滯銷;T3及以下定義為銷售緩慢的滯銷品,將發(fā)力點放在第二梯隊(將60分的商品推成80分更容易也更有價值)。
最后,才是各個流量扣去布置流量方案,其中就包括搜索。要知道,不是所有的消費者都習慣用搜索商品詞來購買,若是想要很好的爭取搜索詞流量的話,要從時間,比如季節(jié)、天氣、貨品周期和空間上綜合考慮,關注對應這些商品的這類消費群體的行為特性。
全店爆品讓UV價值最大化
我們需要的是流量的精細化,要解決的根本問題就是流量和商品的適配度,或者說是基于整體策略、商品運營、流量運營、消費者研究綜合考量打造“全店爆品”,這就是為什么要將發(fā)力點放在第二梯隊商品的原因,最終目的就是要將店內(nèi)70%以上的商品,推動成非滯銷品,而不是只靠1~2款所謂的“爆品”來作為主力銷售的對象。
從消費者(流量)端,我們稱其為UV價值的最大化,這個最大化不單單是指轉化購買,也可能是回頭購買,或者是多看了兩個寶貝詳情頁,也可能只是記住了品牌的logo…….簡單來說,就是這個UV在你的店鋪里發(fā)揮了應有的價值。
把原來的一次流量和一次轉化想象成一個橫截面的話,那么接下來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將其拉成一個時間軸,這里需要立體化的流量分析。
入店前:如果多去淘寶指數(shù)嘗試不同類型的關鍵詞在趨勢、占比、同比上的對比分析(比如品牌詞、類目詞、商品次、熱搜詞等)會有很多發(fā)現(xiàn),這個工具幫助我們先理清楚店鋪需要什么樣的消費群體,然后再到推到從哪些渠道獲取這些群體,而被流量越多越好。
入店后:流量來源結構只是一個截面,只能代表一種狀態(tài),占比不能代表好與壞,對比不同階段的截面就會發(fā)現(xiàn),如果能夠結合每個來源渠道在店內(nèi)路徑做更多分析,就會發(fā)現(xiàn)更多,生意經(jīng)最新的消費者路徑按照消費者從哪兒來,做了什么,到哪里去的思路整理流量數(shù)據(jù),商家可以借助類似的更多工具。
某經(jīng)營多品牌運動商品的旗艦店,在店鋪流量結構上免費搜索來源占到流量的50%以上,按照一般的理解,運營人員都覺得免費流量尤其是免費搜索很健康,但是前段時間店鋪不管是從流量還是銷量,都突然下降了接近50%,原因是以前那50%的搜索流量主要是來自于幾款“爆款”商品,近期因為季節(jié)因素、庫存受限、利潤率限制,這幾款商品的優(yōu)勢迅速減弱,雖然運營人員嘗試通過關聯(lián)銷售等的手段,想將流量復制,但收效甚微,因為消費者關注點都在折扣上,硬性的關聯(lián)效果不會太好。
購買時:分析購買后的銷售結構,倒推回店內(nèi)瀏覽結構,再到推回來源結構,可能會有以前不曾有的新發(fā)現(xiàn)。
購買后:CRM工具的更大價值其實在于結合會員和商品以及流量數(shù)據(jù)的交叉分析,反而不是用短信勾引消費者再來買店里打折的東西,基于這些分析,將消費者和商品以及品牌的觸點進行優(yōu)化才是真正的價值所在。
例如,我們在分析成交用戶1次與2次以上來源渠道區(qū)別時發(fā)現(xiàn),雖然兩次以上用戶更容易通過自己的收藏、買家中心等方式進入店鋪;但是依然還是會有接近四分之一的人通過搜索進店,它與1次用戶的搜索來源占比差別并不大,這也是上面提到的教育消費者通過更方便易記的搜索方式二次進店的數(shù)據(jù)依據(jù)。
從根本上來講,搜索優(yōu)化應該是平臺為達成商家和商品流量分布均衡,不斷研究分配規(guī)則以實現(xiàn)最大產(chǎn)出值和最好的用戶購買體驗,而很多時候,商家做了平臺要做的事情,比如很多人為了爭取搜索流量買很多熱詞加在標題上,反過來想,搜索這些詞的人跟你的品牌和商品有什么關系,將工作核心放在品牌教育、商品梳理、營銷運營以及消費者研究上,讓習慣搜索的消費者以一種更加自然的狀態(tài)進店或許會更好。不管搜索來源占比是2成還是8成,都可能是正常的狀態(tài)。重點是前面說的幾項是不是在一個合理、正常、正確的運營方向上。
總結:只要運營得當,其實都能夠將流量很好的得到轉化。
樂發(fā)網(wǎng)超市批發(fā)網(wǎng)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wǎng)提供成都食品批發(fā),日用百貨批發(fā)信息、微信淘寶網(wǎng)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nèi)超市采購商與批發(fā)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wǎng)上批發(fā)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fā)市場行業(yè)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wǎng)站。
本文內(nèi)容整合網(wǎng)站:百度百科、知乎、淘寶平臺規(guī)則
本文來源: 另類搜索法,讓流量轉化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