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 控股株式會社(以下簡稱“ 明治 控股”)2013年啟動的中國牛奶業(yè)務走上了軌道。據日經中文網報道, 明治 品牌在華不斷浸透,最快在2018財年內(2018年4月1日到2019年3月31日), 明治 控股在中國的乳制品業(yè)務就能實現盈利。
此前, 明治 控股提出了到2026財年(截至2027年3月)將海外銷售額比率從2017財年的7%提高至20%、食品業(yè)務從4%提高到10%的計劃,中國業(yè)務將成為這一計劃的核心。
中國市場上,在2008年發(fā)生三聚氰胺毒事件后,人們對本土乳制品企業(yè)的不信任感驟增,這給外資品牌提升它們的市場份額提供了機會。
明治 控股在蘇州高新區(qū)擁有一家乳制品加工工廠,于2013年9月投入生產,由公司指定的中國牧場提供生乳,生產低溫牛奶、酸奶和稀奶油等產品。目前,最為中國消費者熟悉的,是這家公司生產的 明治 醇壹鮮牛乳和 明治 保加利亞酸奶,它們也是 明治 在中國銷售的主力產品。
在上海的超市里,一瓶950毫升裝 明治 牛奶的售價在20元左右,比它在日本的售價高出50%以上。野村證券分析稱, 明治 牛奶在中國的邊際利潤達145日元(約9元人民幣),幾乎是在日本15日元(0.9元人民幣)的10倍。這樣的溢價,一定程度上也昭示了 明治 品牌在中國的強勢地位。
目前, 明治 的蘇州工廠已是滿負荷運轉,為了增加產能、擴大銷售范圍,公司有意在2026財年之前再投資建設兩家工廠。公司常務執(zhí)行董事八尾文二郎表示,公司產品的銷售情況非常好,而生產能力相對滯后。
大力拓展中國市場的背后,是 明治 控股在日本本土的食品業(yè)務正在遭遇困難。按日經中文網報道, 明治 控股在日本國內的牛奶業(yè)務處于虧損狀態(tài)的同時,主要拉動國內食品板塊的功能性酸奶和巧克力業(yè)務也都陷入了苦戰(zhàn)。今年4到6月,乳制品銷售額同比下降3.1%,巧克力所屬的果子類銷售額更是同比下滑了19.6%。公司股價也在下跌,徘徊在3月2日觸及的今年最低點7480日元附近。
根據咨詢公司歐睿國際的數據,2017年中國的冷藏牛奶市場總額達41億美元(約281億美元)。截至2018年3月, 明治 控股在中國的食品銷售總額約為1.07億美元(約7.33億人民幣),市場份額還很小。 但中國的牛奶市場預計很快將超過日本(2017年為5300億日元),對 明治 控股而言,中國市場是它獲取增長、以抵消日本本土市場業(yè)績下滑的重要助力。
樂發(fā)網超市批發(fā)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fā),日用百貨批發(fā)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fā)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fā)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fā)市場行業(yè)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知乎、淘寶平臺規(guī)則
本文來源: 明治在華業(yè)務最快明年3月前實現盈利